SkyWT / 博客 / Weekly #7:大厂实习初体验

Weekly #7:大厂实习初体验

2024 年 7 月 2 日 20:00
共 7 条评论


文章目录

医药、法律、商业、工程,都是高贵的理想和维生的条件。但是,诗、美、浪漫、爱,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。

——《死亡诗社》

🌆 封面图:杭州!

我 ❤️ 杭州

🧑‍💻 大厂实习初体验

本周是在某大厂实习的第一周。这也是我的第一份实习。

实习地点是该厂位于杭州的全球总部,今年新开放的园区,硬件条件真的很不错。整体的建筑设计,包括空间、灯光、窗户之类的各种设计,都给人很舒服的感觉。园区内有大量绿化,除了篮球场、健身房等设施以外,甚至还有个田径场。这个园区希望营造的「校园感」,从硬件设施上来说确实达到了。其中的办公楼,就很像某些大学设计独特的图书馆。

第一次在真正的大厂里工作,接触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东西。比如,工作的网络环境完全在企业内网中,不管是代码平台还是各种项目管理、行政、文档平台,一切都部署在内网中,不仅 npm 仓库有镜像,甚至 npm 工具本身都有集团专属的 fork 版本。GPT4o 等工具也有集团内网提供的平台可以免费使用。虽然可以申请合法的国际信道,但是我发现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境外网路访问,除了偶尔用一下 Google。我们要使用的许多开源库,也有集团内的 fork 版放在内网代码平台。在这里,就像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工作,很少用到外部互联网的资源。(在以前,写任何前端项目的时候,离开 GitHub 和 Stack Overflow 都是无法想象的……)

该厂的 MacBook 普及率高到了我以前无法想象的地步。入职前申请设备的时候我猜想,以 MacBook 的市场占有率来看,选择 MacBook 的人数占比应该不会超过一半,大多数应该还是选择 Windows PC 吧……结果第一次开会的时候,看见所有人使用的都是 MacBook,没有一台其他品牌的笔记本。这着实震惊了我……(我也领到了全新的 M3 Pro 的 MacBook Pro,嘿嘿)

工作,和我之前想象的一样,确实有些累。每天坐在电脑前,高度专注,到了晚饭时间都非常累了,真不知道同事们是怎么如此有精力加班的。一下子从上学期末每天自由快乐学习阅读的生活,转变到现在这样的生活,一时有些过渡不过来。或许还是需要缓慢地去适应。

在步入社会之前,我们所处的所有组织机构,从幼儿园到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,学校都是为了「培养学生」这一目的而存在的。而公司企业,则是我们第一个真正接触的,目的不是为了我们的地方:客户和经济效益才是它们的目的。想起来高中班主任有一次说道:「你们现在在上学,生病了还有人嘘寒问暖,我们上班的生病缺勤一次,全勤奖就没啦!」确实,离开了学校,没有任何社会机构为我们存在、为我们负责了。虽然还未遭遇真正的危机和挫折,但是离开象牙塔的这种感觉已经让我有所感触。

在一个新环境里,也忍不住幻想自己的未来。还是很喜欢该厂招聘网页的那句 slogan:

一起打开有意思的未来!

我不是来混一口饭吃的。我真的很希望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,遇到有意思的人,开启有意思的未来。希望有这样的地方,能满足我的愿望。

🏙️ 去(回)杭州随想

杭州是我的「第二故乡」。高中的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。我觉得这次我来到杭州,用上期标题里的「去(回)杭州」来描述很贴切。既是回到曾经的城市,也是奔赴新的生活。

上期提到了,回到杭州,我惊讶于杭州居然新开通了这么多条地铁线路。三年前,还没有杭州西站,还没有 19 号线,每次开学从杭州东站到达杭州,都要坐公交车去学校。现在,19 号线连通杭州东站、杭州西站、萧山国际机场,还经过我们中学附近的文三路站,可以在沈塘桥站换乘 2 号线。而沈塘桥站的商业街也不见了,变成了一个很大、很空旷的换乘站。

周末回到文三路,去逛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。许多地方还在,许多地方不见了。全家 FamilyMart 不开了,打印店变成了社区服务中心,酒店变成了写字楼……三年时光如弹指一挥间,令人感慨。

这次回杭州,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:(和长沙相比)杭州的物价真高!周末在屋子里点外卖,发现一餐居然基本都要三十多元,和肯德基麦当劳的日常价差不多了。大多数的商家处于这样一种情况:价格正好处于让我心痛的价格。如果价格更低一点,我下单的时候就不会心痛了;如果价格更高一点,我就不会想吃,不会下单也不会心痛了;而它们正处于这个尴尬的价格:既没有高到让我不想吃,又没有低到让我不犹豫。所以,在杭州点外卖,总是很心痛的。😭

虽然都说杭州是「美食荒漠」,但是我其实特别喜欢杭州的几家连锁餐饮品牌:外婆家、绿茶、炉鱼、新白鹿、老娘舅等等。但是,它们的价格似乎都处于上述的「心痛价」……

实习一周的感受:

  1. 上班好累 😭 感觉身体被掏空
  2. 杭州物价好高 😭 感觉钱包被掏空

网友锐评精选:

杭州赚钱杭州花,一分别想带回家。

以及科普一个新发现的冷知识:「杭州学军中学」这个名字究竟是哪里来的?高中的时候就一直很好奇。现在查了 Wikipedia 才知道,文革期间的 1966 年 5 月 7 日,毛泽东发出《五七指示》,其中提到:「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……这个大学校,学政治,学军事,学文化……学生也是这样,以学为主,兼学别样,即不但学文,也要学工、学农、学军,也要批判资产阶级。学制要缩短,教育要革命……」为了响应这个指示,杭州现在的文一路、文二路、文三路,当时分别改名为「学工路」、「学农路」、「学军路」。处于学军路(文三路)的当时的杭州大学附属中学,即更名为杭州学军中学。改革开放后,文一路、文二路、文三路的路名改了回来,而学军中学的校名却延续至今。

🛠️ 关于高考「技术」这门学科

众所不周知,浙江的新高考,除了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这九门传统的学科以外,还有一门浙江独有的学科,叫做「技术」。选考是七选三,我当年选的就是物理、化学、技术。

这门学科其实分为通用技术(General Technology,GT)和信息技术(Information Technology,IT)两门,每一门各占 50 分,合计 100 分。

我们当时信息技术的考点包括:Word 字处理、Excel 表处理、Access 数据库、Flash 动画制作,GoldWave 音频处理,以及 Visual Basic 编程(我们下一届改为了 Python)和一些简单的算法与数据结构。

通用技术的考点包括:金属、木材加工工艺、焊接、画草图和三视图、控制论常识等。

在高中学习这些,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了。进入大学发现许多东西在高中「技术」课上都学过了,比如小学期实训的焊接、数据库课程的各种概念。如果学的是机械或者土木一类的专业,通用技术学的金工木工和草图、三视图一定也能派上用场。

仔细想想,高中学的其他所有学科,基本都是「科学」。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理这类自然科学不必说,即使政治、历史这两门也是社会科学(只是高考基本靠背诵,没有体现什么科学方法)。所谓科学,就是探究这个世界的运行原理。

「科学技术」两个概念,这些学科都只涉及前者。为什么很少涉及技术呢?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: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。例如信息技术这门学科:关于 Flash 的这些教材才刚刚普及开没几年,就被彻底淘汰了……

之所以「技术」尤其是信息技术这门课只特供于浙江省,我觉得或许和「共同富裕示范区」有关。以前我们一直自嘲衢州是「浙江的西藏」,是全省经济最弱后的地方;然而,从小到大,即使在外婆家的乡下,我也没见到特别贫困的生活。反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家带来了机会。然而,上了大学,将眼界放大至全国,我才真正认识到原来居然中国居然有这么穷的地方,人们连用上电脑都很困难,更别提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了。所以,生在浙江,我真的很幸运。

📝 希望把 Weekly 坚持下去!

我不希望生活只是无意识流过的时间。我希望自己每天的生活在时间里留下印记。这是思考为什么要写 Weekly 的时候,我现在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想法。

各种新奇的想法和思考,都是在闲暇生活中产生的。一个过于忙碌的人,每天被按部就班的事项排满,是很难迸发灵感、发挥创造力的。我不希望自己过上每天「感觉身体被掏空」的生活,除了工作就是视频娱乐的生活,一个月只有发薪日感觉快乐的生活。我不希望被「卷入」工作。我也希望追求生活里其他值得追求的东西。

每周写的 Weekly 可以作为见证。

下周见。


暂无评论


发表新的评论

所有评论都将经过博主审核。请勿填写无意义邮箱或发表无关评论、广告等,否则会被视为垃圾评论。

提交评论即表明你同意本网站使用 Cookie,并允许本站在后台记录你的邮箱、IP 地址等必要信息。这些信息不会被透露给其他用户。(提交一次评论后,本提示将不再展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