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延迟了好几周,因为这几周被迫回学校做了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。结合最近的一些体会,我现在认为填志愿时选择 HNU 是我人生的重大错误决策之一。高考完填志愿时决策根据是「学校 > 专业 > 城市」,如果让我重新选择,我会按照「城市 > 学校 > 专业」的标准。
关于此,已经写了一篇文章,得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再发布。
其实我也在思考博客周记 Weekly 的组织模式:
- 以时间为标尺,每周固定发一篇(目前的期望模式):必然存在一些还未完全成熟的想法和文字「赶鸭子上架」的情况,文章内容质量可能不及预期。这可能会导致博客整体文章质量降低。这种文章组织形式也可能会使文章泛泛而谈、缺乏主题和深度。
- 以内容为标尺,攒够内容再发一篇:容易带来压力和拖延,无法保证定时发布,甚至有可能陷入无限期停更。
目前开始对 Weekly 的暂行调整是:不期望严格每周发布,如遇特别事件可能 gap 一周。期望全年 gap 不超过 5 周。
🎈 22 岁,我要成为有趣的大人
我 22 岁了。22 岁,正是该谈论梦想的年纪。
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,很多人会逐渐失去青春的热情,沦为平庸,成为无聊的人。因此,我的愿望之一是:我要成为有趣的大人。
☁️ There's something in the Air
新购买了 M4 MacBook Air 天蓝色!
今年 Apple 新推出的天蓝色,真的非常漂亮,我在 Apple Store 看到的第一眼就爱不释手。到手后,这个外观效果依然超出预期,在不同光线下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。充分展现了 Apple 工业设计的实力!
我们大概永远无法想象到 2007 年的那场发布会,乔布斯从信封里拿出 MacBook Air 时,给世界带来的震撼。「There's something in the Air」,这场发布会也成了改变世界的一场发布会之一。
如今,乔布斯离开十多年了,现在的 Apple,似乎已经越来越衰落。这次 M4 MacBook Air 以及 iPad Air 产品线的更新,库克在推特上也「碰瓷」了这句标语:「There's something in the Air」。然而由于新 iPad Air 远不及预期,遭受了不少骂声。
虽然 Apple 似乎「日薄西山」,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操作系统,设计与交互能与 Apple 的操作系统比肩。一个朋友认识一些在华为的设计师,他们整个部门都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:我们就是在抄 Apple,Apple 出什么我们就抄什么。其实可以有这种感觉:几乎任何国产手机厂商都在抄 Apple 的设计……
有时候会想,我们能用上 Apple 这样的产品,并不是历史的必然。如果世界上没有乔布斯,我们如今能选择的操作系统只有 Windows、Linux、Android 这种了。世界有乔布斯和 Apple,是一种幸运。
《浪潮之巅》里写道,科技行业存在着某种周期,技术的革命总伴随着一批公司的衰落和另一批公司的兴起。Apple 或许在走下坡路了,但目前似乎还没有设计能达到 Apple 水准的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出现。希望我们不会沦落到有朝一日只能用 Windows 这样的操作系统。
😷 生病有感
清明节放假三天,在放假前一天晚上开始身体不舒服,结果患了比较严重的感冒,直到假期最后一天晚上才有所恢复。因此,我相当于完美错过了整个假期……
生病的感觉太难受了。这种难受并不仅仅在于身体的难受,因为我理智上知道喉咙疼、头痛、咳嗽都只是暂时的,熬一熬就能过去;更难受的是认识到这一事实:属于我自己的宝贵的时光正在不断溜走,而我只能躺在床上,什么都做不了。本来这段时光应该用于学习、思考、创造,用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的。生病让自己的时间完全失去了掌控。
生病给人带来的最大折磨是「主观能动性」的丧失。
按照上一期 Weekly 的时薪计算方法,本次生病的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至少【数据删除】元!😱
正好最近又重读了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》,结合这次生病的体验,我再次有这种感觉:
精力充沛的身体(不生病),神志清醒的头脑(智力处于正常水平),是属于我们最大的财富。
🌟 Bookmarks
Articles:
- 我们亲爱的 Steve - Apple:「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‘life’, was made up by people who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. 」
- AppStore 首页推荐后,依然月入不足 3000,独立开发两年血泪复盘 - V2EX
- How to make something great:「在一個充斥著A/B測試、焦點小組,以及對『數據驅動』一切的盲目崇拜的世界裡,很容易在搖籃中扼殺一個年輕的想法。如果你過早地急於驗證——在想法形成清晰的形態之前,在你給它時間和空間成長之前——你只是在證實嬰兒無法跑馬拉松。當然不能。偉大不是通過倉促的讚成或否決召喚而來的。相反,要將懷疑內化為需要更多探索的信號。精煉概念,豐富它,為它注入新的養分。之後,一旦它能獨立站立,世界才能判斷它的步伐。但過早地扼殺它,你就摧毀了一個從未有機會證明自己的東西。」
- Notion 创始人复盘:成为独角兽之后,我们走了哪些弯路?
Resources:
- Side Project 指南
- Maple Mono:很漂亮的 mono 字体。